查看原文
其他

互联网时代HR如何成为企业核心(上)?

2016-01-13 人力资源经理

互联网时代,HR的角色与功能在发生巨大的转型与改变。过去HR是企业选、育、用、留人才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。现在,则更加强调HR如何直接服务于企业战略变革与绩效达成。HR部门需要从向内到向外,“由外而内”参与创造市场与客户价值。这样,HR必然由软变硬,从企业的边缘部门走向中心部门。甚至HR担当CEO成为热议话题。


究竟为什么HR会发生这一次转型呢?


01WHY

战略组织变革动荡,HR丧失了固定靶


过去,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,企业的战略组织也相对稳定,于是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人才选聘、培养、使用、激励成为HR主要任务。HR只要瞄准射击,就能完成任务。然而,现在固定靶换成了移动靶。VUCA环境下,变革已经成为企业常态。企业战略组织必然发生持续动荡。尤其是互联网企业,蚂蚁金服内部部门的撤换、调整与新建是三天两头的事情,点融网从几个人迅猛膨胀到2000人仅仅用了2年时间。传统企业也不例外,海尔、万科近期都在做组织变革。


新形势下,一方面,战略对环境变化的不断适应与调整,导致了企业组织与岗位丧失了稳定性,HR丧失了瞄准目标;另一方面,企业需要变革的牵头与推进部门,而原有组织体制下业务部门各自被KPI所制约,于是推进企业变革、帮助业务部门创新模式达成绩效的任务就光荣的落到了HR的肩上。


对于HR来说,这是个由软变硬、提升组织内地位的机遇,硬币的另一面则是陷阱与挑战。HR过去是人力资源专业性的部门,缺乏对业务的了解,如何能够“帮助业务绩效达成,创造市场价值呢”。


HR在帮助企业战略变革与绩效达成的过程中需要扮演哪些新的角色呢?


02HOW


1、面向商业未知的探索


企业变革的本质其实是学习,变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面向变化了的未知的探索过程。


从这个意义上说,HR作为企业学习的主导部门,完全应当将这一实际的学习过程改造得更加高效。在企业面对动荡模糊的环境时,人力资源部门要协助组织探索未来的议题,探索企业需要应对的紧迫议题,从战略角度探索企业发展的议题。


万科实施变革前,总裁郁亮要求万科管理学院组织各种各样的务虚会,把四大区域的管理层组织起来,通过各种学习工具讨论万科未来什么样,未来万科可以做什么事情。具体做法是只开题不给答案,用一整天的时间从早上8点钟讨论到晚上8点钟,与会者畅所欲言,讨论万科可以做什么,怎么做这件事情。这个面向未知的大讨论覆盖了10%的万科人。此外,万科管理学院还组织高管小米、海尔等跨界参访;开展珠峰行动,设立高管班深度探索。


2、协助动员组织变革


组织变革是充满风险与冲突的过程,需要组织内全员的支持与参与,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个别领导的头脑中。组织动员过去通常用自上而下宣贯与洗脑的方式。然而,这样的方式效果不佳,反而容易引发员工的反感与防卫心理。


互联网时代,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参与感,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组织动员?


在原有组织受制于现有的管理制度与KPI的情况下,HR如何能建立临时性虚拟组织推动变革?


为动员组织向互联网转型,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2013年推出了“火星人”计划,将组织最基层员工的创造性激发出来,既深入宣传了组织的创新变革文化,又使得员工共同承担起组织创新探索的职责。火星人计划通过一系列的PK赛,生存挑战赛,连续三轮的挑战,选出150个火星人。这个项目在所有做的宣传过程中,组织上下7千多个员工全部都知道了卡中心要上火星了,而且都知道上火星意味着要拥抱互联网。员工是以娱乐的方式,无形当中被洗脑,洗得比较隐性。除此之外,人力资源部门还支持火星人搞同城会,做37城快闪,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货币,用于奖励员工的创新。


3、设计企业内的智慧共创


在传统科层制组织内部,企业的知识与智慧是分割沉淀在不同的部门与层级的。知识管理体系也只是将这些知识静态分类储存与方便检索。


将散落在组织各个角落的知识与信息激活,实现智慧共创,是HR帮助企业变革与绩效达成的重要方法论。


华润大学一直在运行的旗舰项目叫做华润之道,面向中高层经理人士。除了职能部室管理之道的课程,各个业务条线、业务发展课程以外,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行动学习。到第6期为止,已经沉淀出82个行动学习的课题,18个创新的课题。其中,在第6期,学员做了一个叫做污泥发电的课题。现在这个项目正式投入运营,而且是政府投资建设,除了给华润带来一些实质性的业务上贡献以外,也有很大的社会效应。为应对万家的超市现金流出现的压力,学员创造性的发明一种金融卡片,解决了这种矛盾。这些行动学习课题与企业业务实践结合紧密,巧妙的利用组织的知识沉淀,实现了智慧共创。

4、围绕目标协同组织


在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内部,如何实现不同战略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效应,是组织最高领导者最关心的问题。然而,尽管理想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各业务单元往往屁股指挥脑袋,它们各自为战,很难真正形成企业立场上的利益共同体。


这就需要牵头部门扮演组织内部协同者的角色,帮助协同效应的产生。


感谢作者辛苦原创!本篇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本站所载文章、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人力资源经理的立场,仅供读者参考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